追忆复旦老校长李登辉先生
发布日期: 2013-07-10 访问次数: 9936

 李青


     李登辉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于1913-1936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也是复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一位校长。直至1947年去世,他一直在为复旦的建设发挥作用。他提出的“团结、服务、牺牲”,“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等理念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具有重要意义。
 
    李登辉先生,字腾飞,1872年4月18日生于荷属东印度爪哇岛巴达维亚郊外的红巴村,祖籍福建同安,系华侨。1887年赴新加坡就读于美以美会主办的英华书院,在那里,先生受到基督教的影响,直至到美国,先生才成为虔诚的基督徒。19岁时,先生赴美国俄亥俄州威斯雷阳大学读预科,并于26岁考入耶鲁大学的校本部耶鲁学院,直接入三年级。1899年,先生从耶鲁大学毕业,1900年回到英华书院任英文部主任,于同年6月,在槟榔屿华人自行车运动会上发表题为《中国的改革》的演讲,先生认为,中国的危机在于盲目保守,官府无道无能,女子不能接受教育,崇拜祖先等。因旨趣不和,先生在英华书院呆了不到1年时间便回到了巴达维亚,创办了当地第一所初级华人英文学校——耶鲁学校,直至1903年,先生辞去耶鲁学院校长职务,于1904年返回祖国,他加入基督教青年会,并且积极筹组“寰球中国学生会”,当了会长超过10年。1906年,先生出任复旦公学的教务长,兼授英、法和德文等科目。1912年,因复旦公学的吴淞校址毁于战火,遂迁入上海徐家汇的李公祠。次年,校董事会成立,董事孙中山先生等推选李先生为校长。1917年,复旦正式改组为大学,设文、理、商三科。但当时复旦开办未久,基础未奠,尤缺基金,又因李鸿章后裔屡兴词讼,想把复旦逐出李公祠,为此李先生在是年冬以复旦大学校长的身份赴南洋各地向华侨募捐。时南洋侨胞景慕李先生盛名,群遣子弟入学,因而李先生很快在南洋募得巨资,次年回国后,就开始在江湾购地,以期另辟校址。到1920年,购得土地七十余亩,次年开工建筑,到1922年建成教室、办公室和宿舍各一幢,于是复旦大学正式迁往江湾(今校址),徐家汇原校址改为中学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先生召集全校师生开会抗日。1936年,先生年已64岁时,竟然在自己的校园内被警察殴打。事缘有一晚,南京政府三更半夜出动600名警探和特务到校园内围捕学生,他听到一片混乱声,便起身出来营救学生而被殴打。由于他非常爱护学生,支援他们的爱国运动,以至1936年被国民党政府威逼辞去校长之职。在日本占领时期,他坚持“三不”:不与敌伪来往,不接受敌伪津贴,不得已时宁可停办。维护了复旦的声誉。 抗日战争爆发后,复旦大学西迁重庆北碚黄桷树,部分师生因困于环境不能成行,先生就在公共租界内开设复旦大学补习部,坚持教学。
 
    先生前前后后在复旦公学和大学服务了40年,始终不愿离开复旦。二战结束后,许多学生和他在上海的和平饭店聚餐叙旧,请他谈生平所得。但他只讲了一句话:“我归国后,一生旨在复旦,一生只当复旦的教授,一生只做复旦的校长。”此外,他什么都不讲。有人想为他立传先生回绝道:“Man much abler than I have left no record,why should I leave any?” 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就是先生智育思想的反映。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智力,不是要求学生将书本中所记载的、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一一记牢,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之具有独创的见解:“思想自由”是学术独立的前提,“学术独立”是探求科学真理的保证,学术不应受功利的驱使和权力的羁绊,要营造一种鼓励独立思索和笛探究的氛围,使之有利于对真知和真理的追求,有利于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由于种种原因,曾经为复旦这所著名学府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李登辉校长,没有留下太多痕迹,在绝大部分复旦师生眼中,先生的形象也模糊不清。腾飞书院为纪念复旦老校长李登辉先生而命名。先生字腾飞,取其意,崛起成功。为了纪念这位复旦历史上伟大的老校长,将其精神气质与我们书院育人理念充分结合,书院于2005年建立之初,即将李先生诞辰4月18日设立为腾飞书院日,作为书院文化建设活动之一。同时,将每年3月18日至4月18日作为腾飞月,举行系列活动,如讲座、沙龙、参观、寻访等形式,来纪念。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先生已离我们远去,可腾飞精神却会一直影响并引领着我们不断奋斗。
 
    “三十年来,虽青年学生毕业学校,步入社会者为数甚多,而留学生出洋深造,习得专门智识归国者,亦属不少。但其中除极少数人外,大多之受教育者,徒浪费金钱谋一已之自肥,而有时且以牺牲国家人民之利益换得之。回忆五四运动时,北京政府中之渎职官员,被学生驱逐者,实为外国新式大学之留学生,然未悉学生运动之领袖中,有其人在日后身居高位,握有权势时,竟违其初衷,亦一变为渎职之官。由此可知,仅以智育训练,实不足去除人类自私贪婪之心理,养成真正优秀之公民。”
 
——李登辉校长寄语
 
 
 
 
 
参考文献
 1.《李登辉传》  钱益民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第一版
2.《复旦百年志》  复旦大学百年志编纂委员会
3.复旦大学档案馆藏历史档案
4.上海档案馆相关复旦大学档案
5.《复旦大学志》第一卷(1905-1949)  复旦大学校史编写组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