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阅”人生丨书院陪伴成长·微读书第15期
发布日期: 2020-04-10 访问次数: 289

飞“阅”人生丨书院陪伴成长·微读书第15

复旦大学腾飞书院 书院在复旦 今天



全文3772

阅读约需8分钟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每一个被书香渲染的日子,都是生命中不可复制的时光。书院陪伴成长计划推出“师生微读书”系列分享,为复旦学子们读书时乍现的灵感和沉思的感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希望春暖花开时再相见时,见到的彼此更有思考的力量。





本期将为大家分享的是腾飞书院师生共读《软物质与硬科学》、《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失控》等科学类书籍的精编感想。


疫情时期,书籍犹如冷清春日的一缕花香,洒入院落的一抹阳光。待风和日清,当我们再相遇,会伴着书的明媚与芬芳。



感谢腾飞书院导师

对微读书活动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书籍简介

一、《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最新的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二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在《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最具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

二、《软物质与硬科学》



本书由被誉为“当代牛顿”的科学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德热纳以与中学生的谈话和对话的形式,从橡胶、墨水等诸多我们身边的事物里取精用弘、鞭辟入里,具体入微地说明了什么是“软物质”,描述了它们融物理、化学、生物三大学科于一体的全新特征和认知方法。

三、《失控》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书中所记述的,是作者凯文· 凯利对当时科技、社会和经济最前沿的一次漫游,并借此所窥得的未来图景。书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等。因此说它是一本“预言式”的书并不为过。

四、《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五、《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以演化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人类的历史。赫拉利认为生物学限定了人类活动的极限,而文化则塑造了在极限以内所发生的事情,历史学科则是对文化变迁的记录。《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将从石器时代至今天智人的演化历史分为了四个阶段:认知革命(约公元前70000年,智人演化产生了想象力,出现能够描述故事的语言)、农业革命(约公元前12000年,农业开始发展,智人开始驯化动植物)、人类的融合统一(人类政治组织逐渐融合统一为一个“全球帝国”)、科学革命(约公元1500年至今,出现了现代科学)。

六、《Linked



鸡尾酒会、恐怖组织、古老的细菌、国际集团。所有这些都是网络,都是令人惊讶的科学革命的一部分。Albert是美国最重要的网络科学专家,他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智力冒险,以证明社交网络、公司和生物比以前想象的更相似。对网络科学的全面理解,将使我们有一天能够设计蓝筹股业务,阻止致命疾病的爆发,影响思想和信息的交流。正如詹姆斯格莱克将混沌理论的发现带给大众一样,《Linked》讲述了未来真正科学的故事。



 ■

当今科技热点

 ■

NO.1

网络、物联网、材料科学...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数年前人们对这些事物的言论,会有怎样的新发现?

科学家不是巫师,尽管他们一直忙于建设未来,但他们也不能看穿未来。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及时地告诉他的同胞一个产品或问题正在涌现,但他们没有被赋予权力去为他们的同代人决定什么。社会不应该因为研究者的发明有可能做邪恶的事,而把责任推卸给研究者。研究只是提供一种想法,而非其社会使用的方法,这种决定应该取决于社会集体。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只能为他们的民族提供可能性而非必要性去为恶或为善。

 ——施蒂妮 材料科学系

导师竺翀宇  材料科学系


Linked》这本书吸引我的,首先是作者在说明研究过程与相关理论时,没有用晦涩难懂而严肃的语言,而是用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配合作者幽默、轻松的口吻,将理论产生的前因后果以及作者思考问题的过程清晰地表现了出来。小故事是作者引入理论时的开胃菜,让这个科研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而因为在这些故事中涉及到了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出于好奇心,我也通过查阅资料有了很多收获。

 ——吴凌宇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导师:李聪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对我来说,《失控》给予我的是一种想象力。一方面,它给我带来的是它所描述的理论本身,机器分布式系统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串起了人造与天然,这让人十分兴奋。另一方面,它给我带来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争鸣,即关于机器是否带来了好生活的问题。《失控》是辩论的一方,我试图从各个渠道将另一方找到,这是一个有趣的追溯问题,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探究过程。

 ——许同樵  软件学院

导师:戴开宇  软件学院


意识是由多重感知涌现出来的,这样的领悟直接改变了我们对机械的智能性的看法。我将其概括为,让一切失控,以在失控之中涌现出智能。如果意识是感受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爆发性地涌现了一瞬,我想着,那么一条人造的电子狗,拥有着紧密耦合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和完善的反馈系统,其外形经过包装以后可以变得和真实的生物狗几乎一模一样,至少对人类来说是感觉几乎没有区别。另言之,生物与机械的区别好像无法感知,甚至与智能机器人相恋的看似疯狂情况似乎也似乎可以理解。这在理智与情感上都给与了我以极大的冲击,生物神圣而与其他“死物”不同吗?从社会学角度上,我们可能要重新认识一些问题。

 ——姚天恺  软件学院

导师:戴开宇  软件学院



 ■

纵观人类历史

 ■

NO.2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我们了解我们的文明怎样发展、进化,也就能在高速发展的当下拥有更明朗的视角。

所谓自然人依靠的生物演化和社会人依靠的社会演化的随机低效似乎已经陷入明显瓶颈,而有意识有目的的科学研发的潜力还远远看不到尽头,这个新神话黎明的破晓之日,似乎已近在咫尺,又或者,当我们在大街上环视周围,看到那些已经陷入移动网络终端“魔掌”的人类,我们会问自己,也许,这一时代早已悄然开始?

 ——林山力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导师:郑玉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个人可能通过发现一条真理而推动科学的发展;可能是革新了方法论、创造了新思维;也可能是起到了纽带的作用,连结起优秀的人才……韦尔奇的例子就是最好的例证。科学不只是需要真理,科学的发展事关人才、制度、资源、方法等方方面面。一根柱子是无法撑起万丈高楼的。知己所善,扬己所长,一个人才有可能成为科学发展潮流之中的先驱,在科学的汪洋中点染属于自己的色彩。

 —— 孙晗   材料科学系

导师竺翀宇  材料科学系


感染像是一场暴行,一种入侵,一次对人类意志的洗劫。当丧钟敲响,只闻钟声滴答,而我们却不曾知道时间。病毒将考验整个社会和其中的每一份子,社会或者选择紧密团结起来以应对此次考验,或者将土崩瓦解。灾难并不是死亡了两万个人这样简单的事,而是死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隐瞒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无论是当下,还是过去,所发生的一切都表明了一个道理:疫情当中,不透明的信息与被掩盖的真相比落后的医疗手段更具威胁。

 ——薛冰茜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导师:朱山风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作者花了大篇幅来阐释人类社会的种种都只是想象构建的秩序,包括金钱、法律、公司等等,这与我的认知大相径庭。起初我是愤怒的,于是试图反驳,却竟在这样的尝试中被说服和启发。我曾奉若真理的自由主义、世人穷尽一生追逐的功名,竟真的都只是虚构的而已。有什么意义呢?我困惑。为什么要追随呢?我不甘。满足了基本需求的我们是无聊的。游荡。该用馈赠的自由时间做什么呢?


导师点评:作为一名班导师,我非常支持五大书院开展“书院师生微读书”活动,向班上同学推荐了三本书,即《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与《创造力与直觉》。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的作者是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作者视野开阔,想象丰富,对智人及人类社会的来龙去脉做了全面考察,塑造了人类发展的整体观。阅读该书可启迪学生培养全面系统整体的思考力。
《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的作者薛定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曾获
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该书以纯物理的观点对生物体遗传本质做了独特探讨,观点深刻。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指出“从古至今数千年,只有普遍性才是最受称赞的方面。”而大学University也正是得名于拉丁词universitas,即“普遍的”。该书中提到的主要概念比如“熵”就具有普遍性,物理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都涉及这个概念。这是一本影响广泛,影响力持续长久的大师杰作,非常值得一读。
《创造力与直觉》是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的大作。汤川秀树曾于
194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作者在书中谈及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的很多因素,如兴趣、想象力、类比思维、直觉、破除固有观念、挖掘潜在能力等等。这本书对唤醒创新的意识是十分有裨益的。

学生姓名:吴桐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导师:郑玉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何为人类?按生物学划分,现代人类属于“Homo sapiens”,即“人属智人种”。智人是人属(Homo)下的一个人种,是现存人属的唯一成员,但在过去的200万年到1万年间,存在着“尼安德特人”、“直立人”、“梭罗人”等多个人属成员,都能够直立行走、使用工具、控制火种,都具有较大的脑容量,拥有超凡的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并非人类演化过程中的中间体,而是不同的物种,各自居住在不同的环境中,拥有不同的生理特征与生活习性,并且在约5万年前产生了生殖隔离。智人于7万年前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种诞生,并迅速席卷了整个欧亚大陆,最终占领了全世界,智人所到之地,当地的原生人种便遭致灭绝,可能因为资源竞争,也可能缘由种族清洗,无从考证。随着这些人种的离去,智人成为了人属最后的成员。这不禁让人感叹:人类(智人),真是一种没什么特别的动物,却又充满着谜团的动物。

学生姓名:范中天  微电子学院

导师:陈赟     微电子学院



 ■

探索大众心理

 ■

NO.3

疫情之下,人们不得不待在家中,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社会会有怎样的变化?——大众心理学能提供一些解答。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与其他人共享在一个群体事件中,那么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的因素就不单单是这个事件本身,还包括了群体和社会情境。也就是说,人们的恐惧心理不单单是来自新型冠状病毒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还收到了社会反应的情绪的影响,也就是一种集体情绪。这种情绪与五四运动,抗战决心实际上是一种现象,只不过引导不同。”



导师点评:篇名“新冠肺炎下的群体”,结合现下的新冠肺炎群体行为,写出了自己感悟,人在群体中容易受群体情绪感染,使个体处于“强大力量主宰”中,谁又能说一定能不受影响。就像是最后所说的,相信很多聪明人都了解“乌合之众”的大众心理学,可当事情发生到自己身边,说不定也成了其中的一员呢吧。

学生姓名:申陶然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导师:解凤贤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但就在这样的纰漏之中,显示出了勒庞的高明之处。在我看来,《乌合之众》一书并非面向学者们的科学研究报告,而是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而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之一,便是群众的信念源于领袖的一个信念,关键在于领袖的信念是否坚定而非这个信念是否正确。所以作者在行文中,大量的重复那些诸如“智力弱化”“冲动”“无意识”等字眼,”



导师点评:篇名“勒庞的高明”,切入角度很新颖,用诙谐的语气点出“乌合之众”这本书高明所在。对“乌合之众”这本书评价很客观清晰。清晰分析了网络生态行为,看到了群众群体的特性及群众作为工具人需要合适的环境可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且指出了本文作为一本经典的大众心理学作品,也使用了煽动性的语言来扩大这本书的影响力。对这本书分析很全面,并且脉络清晰明了,是很不错的一篇书评。


学生姓名:周大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导师:解凤贤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

永远不会叹气。


更多读书片段请发送至邮箱

16300130108@fudan.edu.cn



统筹:谭晓妹 王懿 叶竞妍

协调:秦玉琪

文案:陈若瑜

编辑:陈若瑜 詹霖